關於福島爐心熔毀的一個錯誤資訊

隨著福島第一核能電廠開始排放處理水,最近出現了一則來自中國大陸的錯誤訊息,看似很直覺,但沒什麼營養且錯得有些離譜,因此特別用一篇文章來說明。

首先,圍阻體的設計是有考慮到爐心熔毀事故的,因此爐心熔毀後仍然會被承接在反應器基座附近,沒有外流的問題。其次,會發生爐心熔毀就是因為原本的冷卻水都被蒸發了,燃料組件的溫度過高因而熔毀,也就是發生當下其實沒有水可以往外流。

導致圍阻體損壞的原因是東京電力公司當初沒有依照原廠與其他專家的建議改正圍阻體設計,導致圍阻體上部在發生爐心事故時因為累積氫氣並發生氣爆而受損。因圍阻體上部受損釋出的污染物遇到外界的水(包含地下水)、移除燃料衰變熱用的水、下雨時滲入受損的圍阻體內的水等才是廢水的來源。

所以下面這張圖會比較接近實際狀況,可以將圍阻體想像是一個保溫杯,上半部蓋子的部分因為氫氣氣爆破損了,下雨時水會跑進去。而先前的做法就是把水抽出來,連同廠區內其他地方的水以ALPS(可以想像成是一個放大、效能加強版的RO逆滲透淨水統)過濾後存放在廠內水槽中,有一部分也在廠區內重複使用,目前開始將已經處理乾淨、氚活度較低的水排放到廠外(所以,有些來源說東京電力自己承認廠內還有很多超標的,超標的當然會有…還沒處理到符合標準的就不會排放)

還有一個明顯的反例是三哩島核能電廠事故,同樣是因為爐心失水導致燃料熔毀,但燃料一樣在圍阻體這個大保溫杯內,沒有如前述錯誤資訊般流出來。當然,三哩島事故沒有發生氫氣氣爆,因此外洩範圍僅在廠區內。

更多資訊可參考: 知識管理概念串:福島事故專區

參訪清大THOR

這次非常有幸能參觀清華大學的實驗用反應器,在核能領域中,「Reactor」也常常被稱為「反應爐」,因為用在核能發電或核能動力,它的工作和一般鍋爐一樣,都是產生蒸氣;在大陸用語常稱作「反應堆」,應該是因為很久以前科學家們還在實驗摸索時真的就是把燃料堆在一起讓它產生反應;我習慣稱作「反應器」,因為它的確是個經過精密計算設計的機器,除了可以做為熱源外,也可能用於產生射線進行各種科學研究。
閱讀全文〈參訪清大THOR〉